“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绷暯娇倳泴訌姎v史文物保護、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念茲在茲。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因此,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晉中擁有5539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包括69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居全省第四。古城、大院、老街……這些文物古跡在歲月中演化沉淀,成為了晉中歷久彌新的文化遺存。新時代,如何更好地保護、活化和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珍愛和保護文物古跡
晉中文物古跡密集,有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和祁縣;兩座山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太谷和介休。與之相匹配的是,各縣(區(qū)、市)鱗次櫛比的文物古跡,如何協(xié)調好文物保護和經濟發(fā)展,一直是各地文保工作的一個難題。
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風貌突出、地方特色鮮明的平遙,現(xiàn)有全國文保20處、省級文保14處、市級文保3處、縣級文保106處,其文物保護、文化發(fā)掘、旅游開發(fā)價值,在我市極為突出。
聞名遐邇的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是今年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漫步古城街巷,林立的票號、錢莊、鏢局、店鋪,仍留存并延續(xù)著晉商精神,傳承弘揚著傳統(tǒng)文化。作為活態(tài)傳承的典范,平遙一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一面全力煥新古城的生機活力,歷史記憶與蓬勃發(fā)展交相呼應,展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風采。
面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我市審議通過《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平遙古城保護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實施意見》,平遙出臺《關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實施方案》,涉及古城保護、特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等大批項目在平遙古城全面鋪開……
投資13.9億元的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覆蓋121條街道、長達30.22公里,涵蓋電力、通信、給水、雨水等綜合管線提升改造及道路改造恢復。將解決古城供水供電、管網容納能力不足的問題,居民取暖實現(xiàn)煤改電;分離雨水和污水,解決雨季排洪和下水道返味問題;消防和自來水不再共用管道,解決滲漏,滿足消防用水需求。
作為全國首例在古城內開展的大規(guī)模基礎設施改造項目,施工的首要原則是確保古城遺產安全和歷史風貌修舊如舊。為此,施工采用人工和小型機械作業(yè),最大限度降低對文物的損害。項目完工后,將有效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品質。
探索文物的活化進程
與平遙毗鄰的祁縣,作為晉商發(fā)源地之一和萬里茶道重要節(jié)點,明清曾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業(yè)績。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1年,晉商老街被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5年,昭馀古城被中國商業(yè)史學會授予“萬里茶道—茶商之都”稱號,古城內的13處茶商遺址納入萬里茶道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昭馀古城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保存了形態(tài)完整的860余所古院落, 2萬余間明清建筑,晉商老街上依次排列著渠家大院、萬里茶道博物館、渠本翹故居等景點。俯拾皆是的歷史名人和典故傳說,注定祁縣是寶藏般的存在。如何協(xié)調發(fā)展與保護的關系、從被動保護走向主動保護,一直是祁縣探索思考的命題。
在祁縣法國開發(fā)署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合作良好的基礎上,2015年,祁縣向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法國開發(fā)署提出項目建設申請,經多次協(xié)商,2017年3月,祁縣啟動了可研編制工作。同年底,項目納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備選項目規(guī)劃,通過法國開發(fā)署董事會決議。項目于今年2月開工,將于2023年4月底前完工。
總投資6.78億元的祁縣古城保護與城市更新發(fā)展示范項目,將改善昭馀古城群眾的居住條件,挖掘與傳承祁縣晉商文化、茶道文化,樹立活化建筑遺產的典型。這是祁縣與法國開發(fā)署合作的第二個項目,也是法開署在我國實施的首個文化遺產類保護項目。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基礎上,祁縣將在古城、古建、古村落、古民居保護與合理開發(fā)利用上,探索一條新路子。
與此同時,祁縣還加大文物保護經費投入,多渠道爭取文物保護資金,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文物保護,鼓勵發(fā)動鄉(xiāng)賢和名人后裔捐資捐物,用于歷史遺跡修復。讓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在旅游產業(yè)中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傳承好文化之根之魂
1月2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遙古城,登上城墻俯瞰全貌。他指出,要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涵,更好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山西有5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這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寶貴財富,必須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抓好保護管理利用工作,守護好傳承好文化之根之魂。”去年,平遙古城受秋汛持續(xù)強降雨影響,城墻多處發(fā)生險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省委書記林武深入平遙縣、介休市,就文物保護、社會治理等情況進行調研,強調要加強與文物保護部門的溝通對接,做好有關施工項目申報,精心組織工程實施,堅決清除安全隱患。
市委書記吳俊清曾指出,要精準定位,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為遵循,找準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有力抓手,建設文化強市、文物強市。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威脅著歷史文物的生存環(huán)境,必須發(fā)揮國家主導作用,讓加強歷史文物保護也是一種政績觀成為政治意識和科學理念,讓人民群眾成為保護歷史文物的主體力量。
為此,平遙縣文明辦、縣文物所發(fā)出倡議,號召大家保護文物古跡,做文明平遙人,形成全社會關注文物保護的良好氛圍,積極檢舉破壞文物古跡的人和事,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文物的守護者,讓祖國的文化瑰寶得到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弘揚。
歷史遺跡是脆弱的,文物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罢埧倳浄判,我們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平遙古城,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曾在平遙古城墻上為總書記做講解的平遙古城景區(qū)管理有限公司營銷策劃部主任張霄云的回答,說出了所有晉中人的心聲。
晉中日報記者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