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西新聞11月8日電 “飲水思源”“從善如流”“賓至如歸”……在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你能從街道邊的旗幟、公園里的雕塑、公交站旁的展板、行人的只言片語中聽到看到各種成語元素,感受到整個小城所散發(fā)的濃郁文化氣息。
據統計,《漢語成語詞典》現收錄的5500多條詞目中,出自曲沃的有300多條,與曲沃有關聯的成語更是多達1500條以上,曲沃因此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xiāng)”“中國成語典故傳承基地”。為宣傳成語典故、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曲沃縣成立了“講成語學典故”志愿服務項目。
在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講成語學典故”志愿服務項目被推選為“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深厚的文化積累是向外傳播的底氣
曲沃,西周封國,北魏置縣,是三晉源頭、千年古縣,數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淀,為成語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養(yǎng)分。
“《晉文化典故》是我退休后創(chuàng)作的第一本書,歷時3年,就是希望在嚴謹的成語典故研究基礎上,讓孩子們能把它當作歷史故事書來讀。”92歲的離退休干部景元祥說。為讓塵封在歷史長河中的成語典故“洗盡鉛華”,各類文化志愿者、學者志愿者們深入古籍,尋找成語的出處和演變過程,進行煩瑣的考證和比對,共整理出版各類成語科普、學術書籍30余冊。
事實上,這只是“講成語學典故”志愿服務項目為宣傳成語文化所做的“冰山一角”。為更好講述成語故事,項目團隊“研、學、講、演、評”五項兼顧,創(chuàng)作成語典故情景劇劇本、歌曲,培養(yǎng)成語典故講解員、成語故事演員志愿者,策劃成語典故大賽、書畫展……團隊成員和志愿者們用高度專注和無限耐心架起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延續(xù)曲沃成語文化的傳承。
把成語故事一代一代講下去
“講成語學典故,也要從娃娃抓起!”聽故事還不夠,要讓孩子們更大程度地參與進來。于是,“講成語學典故”志愿服務項目團隊在2017年開啟“小小講解員”子項目,至今已有161名同學通過面試、培訓、考核后上崗。2023級小小講解員的構成比較特殊,學員們分別來自太原、臨汾、侯馬、曲沃、附近鄉(xiāng)鎮(zhèn),省、市、縣、鄉(xiāng)都有,讓項目團隊老師們不禁產生顧慮:“家這么遠,一旦培養(yǎng)出來能堅持做下去嗎?”
溝通過后,項目團隊與家長們、孩子們共同立下約定。老師們盡心教導、積極協商,家長們全力支持,“小小志愿者”們克服禮拜天不能睡懶覺、小長假不能出去玩、興趣班時間沖突等困難,成為晉國博物館講解隊伍中不可或缺的“小拼圖”,每個人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諾。
在結業(yè)儀式上,一名家長深感孩子的變化之大,說:“在太原和曲沃之間往返的這一年里,他認識了生僻字、區(qū)分了各種文物的名稱、梳理了晉國的歷史脈絡、懂得了講解的禮儀、知道了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學會了獨自坐高鐵,從略知一二到得心應手,從不敢張口到自信滿滿,越來越自信、獨立。”中華文化與志愿精神的美妙碰撞2024年的五一假期,曲沃縣晉園景區(qū)的一角被參觀人群團團圍住,不時有叫好聲傳出,原來是“講成語學典故”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正表演成語情景劇《晉侯迎賓》。不設舞臺,不搭背景,他們通過微妙的表情變化和機智的臺詞交鋒,刻畫出不同角色之間的智慧碰撞和命運糾葛,讓各方游客共享這一場文化盛宴!俺烧Z像是散落地上凌亂的珠串,被歷史的經線一顆一顆穿起來! 高中時,曾在“講成語學典故”團隊參與舉辦的“賡續(xù)文脈,晉心筑夢”征文比賽中獲得二等獎的魏瑾茹說。她大學假期又回到家鄉(xiāng),成為“講成語學典故”志愿服務項目的志愿者。在為游客服務過程中,她總能將各種成語典故脫口而出,獲得“傳播家鄉(xiāng)文化”和“所學變成所用”的翻倍成就感,因而樂此不疲。
在曲沃,越來越多像魏瑾茹這樣的青年們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他們?yōu)榧亦l(xiāng)成語文化自豪,以“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時尚,成為“講成語學典故”志愿服務項目的中堅力量和未來希望。
“知古鑒今、以典說新”,成語出自傳統經典,承載著豐富厚重的人文內涵,表達著悠久獨特的中國文化!爸v成語學典故”志愿服務項目讓更多成語不僅寫在書里,更“活”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完)
(山西曲沃縣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