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淋漓詩氣貫書魂——試析田樹萇詩書一體
2024年10月11日 19:30
來源:中新網(wǎng)山西
10月11日,“老樹春深更著花”——田樹萇書法藝術展在山西太原美術館開展。 高雨晴 攝

  他題跋的文字,唐詩宋詞晉文章,詩書相映兩生輝,充溢著俊逸灑脫的文人氣息;

  他心無旁騖地研習書道,神交古人,啟迪后學,詩酒風華七十載,拙樸清奇無人及;

  他詩書畫印俱臻佳境,將豪邁的詩氣融貫到書魂和畫魂當中,格調高邁,渾然自成。

  他就是田樹萇先生。

  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曾言:“字之與書,理亦歸一,因文為用,相須而成”。闡述了文學與書法的親密關系:一方面,作為文學的詩詞歌賦,可以轉化為書寫的藝術;另一方面,文學作品在被反復書寫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和調節(jié)著書法藝術的呈現(xiàn)姿態(tài)。正所謂“書由文興,文以義起”,但也有花雖有香,不能解語的遺憾。書家把情感、追求訴諸筆端,潑灑紙上,萬千心緒只能靠作品自己呈現(xiàn),書家是無法站在一旁講解注釋的。好在田樹萇先生有詩擅吟,且常題贈,如此我們便有了互注的視角。這和荒寒孤寂無關,和館閣謹雅無關,和尖新巧構無關,猶如關西大漢手持鐵琵銅琶,撥弄“大江東去”,歌之不厭。其詩文可以看作是他的心曲追求,亦可看作他的獨到書論。

  品鑒田樹萇先生的作品,讓我們更堅信一個理念:在傳統(tǒng)詩書畫印中,詩永遠排第一位。好的書畫作品,應是充滿詩意的。田樹萇先生以詩入書,以詩化書,以淋漓的詩意灌注到書道中,使他的書畫作品呈現(xiàn)出氣韻豐沛、姿態(tài)萬千、俊朗飄逸、文氣氤氳的大家氣象。相由心生,這樣的姿態(tài)和面貌不是練出來的,而是養(yǎng)出來的,體現(xiàn)的是書家自身的學識、思想、品位、境界等的綜合修養(yǎng)。田樹萇先生的一首絕句是最好的注解:“清詞麗句咀英華,滿眼芳菲燦若霞。繡手錦心深曲意,令人思緒也無涯! 《慕白新詩讀后》

  孫過庭《書譜》認識到文學作品的文意,對書法具有一定的影響:“寫《樂毅》則情多怫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jīng)》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闭f的主要是感性認識,還沒能深刻認知二者結合的機理。以蘇軾為代表的北宋文人才真正實現(xiàn)了文學與書法的深度融合。蘇軾的《文與可畫墨竹屏風贊》有云:“與可之文,其德之糟粕。與可之詩,其文之毫末。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皆詩之余。其詩與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畫者乎?悲夫!”這是蘇軾“詩書一體觀”最為明確的表達。以詩意為統(tǒng)領的詩書綜合藝術論,即“詩書一體觀”的文化內涵,在田樹萇先生這首《題草圣林散之》詩里體現(xiàn)得暢快淋漓:“銀鉤鐵畫健而虛,官止神行刃有馀。耄耋之年臻化境,此翁去后毋狂書!

展覽現(xiàn)場。 高雨晴 攝

  田樹萇先生的書作、詩作中,不變的是詩意,變化的是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就文學而言,中唐以后文人的精神世界,傳統(tǒng)的物我關系逐漸被顛覆,出現(xiàn)了一種超越感物興情模式的“非感物”論。田樹萇先生深諳以蘇軾為代表的尚意文學的精神內核。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文人風骨,表現(xiàn)為對詩人主體超越性的重視,詩歌筆觸所指,既不是外在的物色,也不是變幻的情感,而是主體獨立不倚的識見。按照田先生的說法就是:“破與立,在于運用之妙,妙在能出,關乎權衡取舍之間,書家要善于在對稱中追求不對稱,在平衡中打破平衡,在對比中找到平衡,這就是書寫藝術家的高手!

  誠如劉熙載所云:“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作為源于先秦和漢代的一個重要的哲學范疇,“氣”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天地萬物的本體“元氣”論轉化為美學上的元氣自然論,成為概括藝術本源、藝術家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生命的一個總括性范疇!笆繗狻敝傅木褪恰皶須狻保蚍Q“士夫氣”。田先生在書寫中所體現(xiàn)出的遒勁流利、自由灑脫、筆致空靈的形式美感,多呈現(xiàn)在以行草體書寫的用于親戚答問、友朋來往、抄寫詩文等輕松隨意的書寫場合,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人的品性、愛好、學養(yǎng)和情趣。

  田樹萇先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十分重視取法的廣度與深度。傅山曾說:“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奇生,歸于大巧若拙已矣!碧飿淙O先生奉此言為圭臬,以它指導自己寫字、寫詩。他善于把詩的意韻、情趣之氣拿來滋養(yǎng)其書畫創(chuàng)作。不論在用筆技巧上,還是精神層面上,堅定大巧若拙的高古意趣。通過文學的比興、呼應、映襯等手法,營造書作章節(jié)結構的內在沖突,形成了筆墨語言豐厚淵雅、氣度豪邁瀟灑、意蘊自然天成的藝術特色。

  田樹萇先生景仰傅山,他把“四寧四勿”作為自己一生學書的最高準則,這里面更是受到文人詩情的恣情滋養(yǎng),筆鋒到處拙樸氣,詩意濃時俗情稀。在碑帖上,他不趨俗、不跟風,只臨寫最優(yōu)美的文字,推敲最有靈氣的章句。在創(chuàng)作上,不求名,不圖利,我筆寫我心,不在乎世俗青睞與否,這就是“寧丑勿媚”的真意!懊摹闭撸蠙噘F、世俗之態(tài)也。“寧丑”者,堅守自我之謂也。通過堅守自我,然后找到真我,這就是“寧拙勿巧”“寧支離勿輕滑”的真義!拔疠p滑”者,沉實之謂也。拙樸與沉實是“真”的兩大根本屬性,乖巧與輕滑則是“假”的兩大顯著特征。由堅守自我而能抱樸守拙、沉實篤定,這就意味著找到了詩意書道的“真我”。

展覽吸引眾多觀眾駐足。 高雨晴 攝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田樹萇先生飽讀詩文辭賦,數(shù)十年如一日,踐行詩書一體,以深厚的學養(yǎng)領字、入畫,以淋漓的詩氣融貫于詩書畫印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了他獨步書壇的藝術風范。正如田先生詩作所云:

  斐然文采發(fā)奇葩,短調長篇自一家。

  觀海登山情意滿,溢為翰墨筆生花。

  (古董)

【編輯:任曼曼】
中新圖片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