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萇先生的新高度
文/高風
8848.86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2020年發(fā)布的最新高度。從8848.13米到8844.43米,再到8848.86米,珠峰高度的一次次刷新,無不表明人類對地球科學研究的嚴謹態(tài)度。
在中國書法界,田樹萇先生是一位極富才情、極具特色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成就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贊譽。他曾獲得省、全國書法大賽多項榮譽。他的作品被收錄于百余種專集與選集,2000 年 12 月,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田樹萇書法展”,引起強烈反響。2004 年,在中國收藏家協會評選的“中國當代書法家排行榜”中,他名列前茅。2005 年,他的作品入選紀念故宮博物院建院 80 周年“首屆中國當代名家書畫收藏展”。
然而在最近二十年里,他卻深居簡出,更多的是在山西本土活動,較少走出去參與國內外書法展覽和交流,以至于和近年來名聲鵲起、活躍在國內外書壇的明星書家相比,有的人就說樹萇先生名氣變小了,影響力下降了。
果真如此嗎?今年12月,田樹萇先生將迎來他的八十歲生日。在這一重要時間節(jié)點上,一些長期關注中國書界動向,能夠經常近距離接觸到田樹萇先生的圈內人,呼吁“探測”田樹萇先生最新的藝術高度。本文將從四個“為”度,為專業(yè)人士提供素材,供有識之士去測量、評價。
為業(yè):心力合一 人壽書老
今年八九月份,書圈瘋傳一則樹萇先生以八十高齡現場草書巨幅《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視頻,引起叫好聲連連,眾人驚呼“酣暢淋漓,豪情一揮”“神完氣足,氣勢磅礴”“行云流水,揮灑自如”……當代書畫大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鏞對此評價道:“樹萇的書法以漢魏為基,晉唐為骨,取法明清,意蘊奇蕩,氣象豪邁,能夠突顯出不拘成法的自家格調。他以八十高齡還能揮毫創(chuàng)作巨幅草書,令人贊嘆!人說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人書俱老,我覺得樹萇是書老人不老!
可以說,書法是田樹萇先生一生的職業(y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樹萇先生從文藝團體調入到山西省書法研究會,成為籌備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的第一個專職書法工作者。期間,他經常接觸老一代書家衛(wèi)俊秀、徐文達等人,親聆教誨,受益匪淺。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山西省書協工作,曾擔任省書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在書協的工作中,除了組織展覽、舉辦培訓等日常工作外,還要接待各地來訪者,因此書友之間經常論道、談藝,有信息交流,也有學書感悟,這些都為他提供了極好的學習機會。在多年的書法研習中,他諸體皆擅,風格雄健豪放,后來逐漸將書寫重點轉移到行草書上。
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書法大家王學仲曾在評價田樹萇時說:“他在書法思想上似多受傅山影響,所以他在書寫上多以性情為主。有人評其書意勝于法,我以為樹萇能在意與法之間更臻圓融之境,甚有河朔高曠之氣象,中歲如此,晚年可期!
果然,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圈內人近乎一致認為,樹萇先生最具鮮明的草書藝術風格的日益形成,正是在他六十歲退出書協日常行政工作之后。書法家、中書協原副秘書長、《中國書法》雜志社原社長劉正成先生早年就認為樹萇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書法家”,最近在看過樹萇先生近年來的一批草書作品后,劉正成評價道:“樹萇今天的草書比他二十多年以前有了很大的升華,既有天才式的表現形式,又有相當高的控制能力,這一點正是當代書法最缺失的部分!
近幾年來,樹萇先生以其即將八十高齡,連續(xù)舉辦多個個人展和聯合展,其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和不斷推陳出新的能力,令許多人贊嘆不已。2021年9月,個展“大道魏風——田樹萇書法作品展”在大同開展;2023年10月在太原舉辦“田樹萇書畫小品展”;2023年6月,與張明智、任曉軍聯合舉辦“我寫我心”書畫作品展;2023年12月,與馬俊青、白杰聯合舉辦“表里山河詠晉詩文書法展”;2024年7月,與趙國柱等六人聯合舉辦“三晉七友書法展”。特別是今年5月,“大道魏風——田樹萇書法作品展”榮獲中國書法風云榜書法展覽(個展)大獎,對樹萇先生“深厚扎實的傳統(tǒng)功力,雄渾豪邁的書法風格”給予了高度評價。
“大道魏風——田樹萇書法作品展”
為學:博涉多取 熔古鍛今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用在樹萇先生身上極為貼切。樹萇先生 1944 年 12 月出生于山西祁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文化名人,對書法藝術有著深厚的造詣。在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田樹萇自幼便沉浸在書法的世界里,如癡如醉,勤奮刻苦地鉆研著每一個筆畫、每一種筆法。
在此后的職業(yè)生涯里,得益于三晉文化的滋養(yǎng),以及對魏碑和傅山書法的深入研究,樹萇先生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有書法評論家指出,他的行草書如行云流水,筆勢連貫,線條流暢而富有變化,在灑脫中蘊含著深厚的功力,明顯受到米芾和傅山書風的影響,作書時毫無掛礙,以氣馭書,不計得失。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太白 將進酒 己亥春月于并州晉風閣 34cm×518cm
樹萇先生曾說過,“我的審美取向有兩點:一是深厚感,就是沉雄、博大,主要是北碑、漢隸,我不喜歡精巧、娟秀一路。二是大氣感,像傅山行草所體現出的磅礴淋漓!彼寡裕骸斑@兩點是我對中國書法精神進行全方位審視、把握后所得。既能體現書法的時代性,時代性的特征就是蓬勃昂揚,奮力進取,快節(jié)奏、現代化;又能體現我的個性,實現我個人的生命體驗,那就是積極向上,快樂的生活!
從他六十歲以后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在不斷地將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在繼承古人精髓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從而使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更加鮮明。他的作品不僅體現了他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藝,更展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
2024年4月29日,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行、草書展覽在山西太原開展,這是山西首次承辦國家級書法展。展出期間,樹萇先生和來自國內外的書法名家廣泛交流,他本人雖腿不靈便,但也幾次到現場觀展,其中一次在展館走來走去,邊走邊看,與身邊人討論作品,近兩個小時沒歇著。樹萇先生謙遜地說:“這是送上門來的學習機會,要多走走,多看看!
為師:獎掖后學春風化雨
熟悉樹萇先生的人都知道,樹萇先生迄今并未收過拜入門下的弟子。但大家又知道,樹萇先生對于后輩的提攜可謂是竭心盡力。
早年,他就在書法教育和推廣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三、四屆理事,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他積極參與各種書法展覽和交流活動,將自己的書法藝術經驗和技巧傳授給年輕一代,耳提面命輔導過一大批優(yōu)秀的書法人才。他還通過舉辦書法講座、出版書法著作等方式,普及書法知識,推廣書法藝術。他的書法作品和書法理念,為年輕一代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
近年來,樹萇先生對年輕一代的扶持有過之而無不及。去年夏天,一位年輕學子從新疆慕名來見樹萇先生,送上自己刻制的一枚閑章,先生仔細端詳后邊稱贊邊說,我以后在自己的書法作品上要多蓋這枚印章。今年七月,中國書法報曾刊發(fā)一篇《我眼中的書壇后輩白杰》,文章兩千余字,是樹萇先生埋頭伏案,一字一句,一筆一畫寫出來的。此前,他還為另一位青年書家孫曉光的新書作序,也是洋洋灑灑近三千字,對后輩的提攜之情至深至切。
在山西書圈有個說法,但凡是年輕人辦的書展,樹萇先生是逢請必到,逢到必講話或指點。2020年12月,他出席竇元章等七人聯合舉辦的“筆尖下的詩韻山西”書法展;2022年9月,他出席孫曉光“滄浪踏歌”書法展;2023年2月,他出席王鑫等人聯合舉辦的“書寫經典”七人書法作品展;2024年2月,他出席白杰等十二位青年書家聯合舉辦的“文脈頌黃河”書法篆刻展……身邊有人做過統(tǒng)計,僅在最近三年,他出席年輕人的書展不下三十次。
為友:開朗豁達義厚情深
樹萇先生的書法飄逸流暢,雄渾豪邁,正是其寬厚、豪氣、淳樸個性的外在表達。樹萇先生雖是八十高齡,然音洪嗓亮、酒量非凡。農歷十月二十八日是樹萇先生的生日,每到這個日子,山西書圈的朋友們、樹萇先生的粉絲們,就開始張羅著給他過生日,盡管樹萇先生會一再推辭“要低調、低調”,但祝壽的酒局總能成為山西書圈一件盛事。
一次,山西省書協主席石躍峰先生在致酒詞時說:“田老師在藝術上的成就代表了山西的一個高度,他既能寫,也能畫,放到全國毫不遜色,值得后輩學習;田老師本人既師古,也創(chuàng)新,年近八旬仍在追求變化、探索新的書寫風格,值得后輩學習;田老師是山西藝術界的寶貴財富,我們后輩更要保護他,愛護他,讓他少喝點酒,讓他健康長壽,讓他的藝術生命更長久,影響更多的人。”
但迄今為止,樹萇先生以書會友、以酒會友的宗旨一直沒變,該喝的酒他一杯都不少喝。在與朋友們聚會的酒場上,經常能看到他精神煥發(fā),來者不拒,發(fā)號施令,維持秩序的勃勃英姿。如若有幸,還能見其酒后移步書案,潑墨揮毫,筆下如有風雷,成篇大氣磅礴,令觀者稱絕叫好。
樹萇先生的書房設在鬧市,一署“晉風閣”,另署“四寧軒”,均旗幟鮮明地亮明畢生追隨三晉先賢傅山先生“四寧四毋”的藝術信仰。書房的墻上,掛著田老師自己的作品,陳列自然隨意。在這里,經常能看到上門請樹萇先生為單位題寫匾額或為家人題寫壽聯的新朋舊友,樹萇先生基本上有求必應。今年夏天曾有一位年輕朋友為自己的雞蛋品牌讓樹萇先生題寫商標名,先生毫不推辭,一口氣橫豎各寫了三條讓年輕朋友挑選。在書房,還能經常看到樹萇先生與一眾文朋酒友喝茶聊天,大家無拘無束,自然自在,到飯點時再從書房地上堆如小山的箱子里取幾瓶酒,一起走向附近的老字號清和元酒家。
田老師說過:“我總的審美取向是陽剛壯美,點畫飽滿圓厚,結字緊密而蕩之以逸氣。我自忖,這種審美選擇是黃土高坡、河汾故土的淳厚樸實的民風熏染所致,也與自己開闊豁達的性格有關,如是而已!彼倪@種自成一家的藝術成就和性情中的雄渾氣度,吸引來圈內外眾多的大小朋友。
這就是最近二十年來的樹萇先生,這就是即將年滿八旬的樹萇先生。劉熙載云:“書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學,如其識,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閱盡千帆,如今的樹萇先生早已寵辱不驚,不再為名利所動。站在今天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對業(yè)內外褒貶、是非、評價都能微笑面對、淡然處之,或許正是樹萇先生最新的高度吧。(作者系新華社高級記者)